雷山县构建“三合一”保护体系 筑牢野生鸟类生态安全网
为坚决遏制破坏野生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,雷山县创新构建“宣传引导+联动巡查+全民共治”三合一保护体系,织密野生鸟类保护网络,推动工作走深走实。
一是强化宣传引导,凝聚全民保护共识。依托赶集日、“世界环境日”及“姑妈篮球赛”等本土特色民俗活动,设宣传展台15处,通过发放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汇编》、鸟类海报等资料2300余份,现场解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中鸟类保护条款,同步循环播放爱鸟护鸟公益视频,用真实案例警示非法捕猎危害,让法治知识与生态理念融入群众生活。通过县电视台、政务新媒体平台、小广场法治宣传栏电子屏,滚动播放鸟类保护科普内容90余次;在交通要道、集贸市场、社区广场等人群密集区域,张贴主题海报400余张、悬挂鸟类保护宣传标语150余条,构建“抬头可见护鸟提示、驻足能学保护知识”的宣传氛围。
二是深化联动巡查,织密科技防控网络。整合林业局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、公安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力量,定期会商共享信息,针对鸟类迁徙季、繁殖期等关键时段,开展联合巡查执法。常态化对餐饮行业严查非法收购、加工鸟类行为,对快递物流行业强化“收寄验视”监管,堵住“食、运”环节漏洞。2025年以来,联合拆除公共场所违规挂鸟栏杆等设施8处。构建“县-乡-村”三级巡查体系,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与护林员日常巡查职责。针对山林、湿地、农田等鸟类栖息地,推行“无人机空中巡航+地面人员定点排查”模式,通过无人机热成像扫描精准定位隐蔽捕鸟网、诱捕装置,地面巡查人员同步现场处置。2025年以来,开展巡查150余次,清除捕鸟天网等非法猎捕工具6张,查处破坏鸟类资源案件2起。
三是推动全民共治,激活社会参与力量。公开鸟类保护专项举报电话,明确线索受理、核查、反馈全流程时限,确保群众举报“有门、有应、有果”,通过群众举报查处非法捕鸟行为,切实提升监督实效。在候鸟迁徙高峰期,重要的迁徙通道选拔“鸟类保护群众监督员”12名,开展法规知识与非法行为识别技巧培训,监督员常态化开展辖区巡查,既协助收集违法线索,又化身“移动宣传员”,形成“执法部门牵头、群众广泛参与”的共治生态。





